当前位置: 鱼腥草 >> 鱼腥草分布 >> 健康这种天气吃这些最好祛湿健脾,关
自从6月9日入梅后,
雨水就按耐不住骚动的心情,
跃跃欲试,每天来一点。
浙江在经历了前两次的暴雨后
这周雨水又卷土重来。
从目前的预报来看,杭州今年的梅雨期长度在23天~28天之间。
多备几条换洗的内裤吧……
梅雨季节,雨水+闷热——
尤其要当心“湿气”这个大魔头!
什么是“湿”?早在《黄帝内经》中,我们的老祖宗就提出了“湿能致病”,并且将“湿”分成了“外湿”和“內湿”。
“外湿”多来自于体外,或因久居潮湿之地,或长期于水上作业,或天阴多雨、空气潮湿,导致环境中湿气太重。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外湿”就会趁机侵入人体。
“內湿”则生于体内,由脏腑的水液代谢失调引起,其中和脾胃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脾胃负责饮食和津液的运化,当饮食生冷、油腻或饥饿不定时,津液的运送就会受到影响,停留在体内某处,就形成了內湿。
“内因和诱因一相遇,‘摩擦’出了火花,人体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感受。”叶宜静介绍,湿在体表,就会出现发热、头胀、关节酸痛、面目浮肿等;湿在内里,就常常见到舌苔厚腻、口苦、恶心、腹泻、水肿等问题。
湿气怎么来的?1、气候环境潮湿
2、长期熬夜
3、喝水太猛
4、久坐,不经常运动
5、出汗后吹风或受寒
6、心情差的时候对脾脏有伤害
7、吃高热量、高糖分或者油腻的食物
别以为湿气只存在于寒冷的季节,其实湿气为之长夏的主气,以其当夏秋之交阳热下降,大地重蒸,水气上腾潮湿充斥,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
怎么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
1、大便的形状
早上起来上完厕所之后看下大便的形状,如果大便长期不成形,或者虽成形但还是有一些黏在马桶上,那么体内的湿气就比较重了。
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如厕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2、看自己舌头
健康正常人的舌头应该是淡色而润泽。如果舌苔颜色发白而且较厚,看起来好象刚刚喝过牛奶一样,这说明你的体内有寒湿。
如果发现舌苔黄中带腻,那肯定就是体内湿邪作祟了,舌苔越黄说明湿邪越厉害。
3、看食欲和消化
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
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4、早起觉得很困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湿气比较重。
◆◆◆◆◆
如何保健防湿气侵体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TIPS
生活窍门
1.潮湿天气避免外出,外出时注意携带雨具,及时增减衣物,防湿到位;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有条件可以进行抽湿或者干燥空气;
3.保持衣物被褥的干燥清爽、及时更换,在有阳光的日子里进行烘晒;
4.不可贪凉睡地板或者露天睡觉,尽量不睡地下室、防空洞,否则湿气容易侵入机体。
饮食要清淡适量
1.注意饮食洁净、节制。对于霉变、污染食物要及时丢弃,使用新鲜食材,且不能暴饮暴食,不能废寝忘食,尽量少食多餐;
2.尽量少喝酒。酒是湿热之品,最伤脾胃;
3.尽量少吃油腻、高糖类的食物,以及生冷食物(如冰冻冷饮,未熟透的海鲜等)。提倡多吃水果、蔬菜,但是对于没有制熟的水果沙拉、蔬菜沙拉,不提倡长久食用;
4.在梅雨季要注意谨慎进补滋阴类药品,比如铁皮石斛、玉竹、生地黄、熟地黄,补得过多容易壅滞在体内,气血反而更加不通畅,得不偿失。
食疗巧妙对付湿气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疗祛湿气,对体湿,肥胖,皮肤暗黄等症状效果好!
长夏可多吃薏米红豆粥。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去湿、减肥功效,尤其是对于中老年因体内湿气引起的肥胖,效果非常好。山药也可以放在薏米红豆粥中同煮。山药有“气死小人参”之称,是补脾胃的圣品,而且能强肾固精、润肺益气。
大枣也非常适合湿热重的夏季食疗。大枣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对脾虚的人来说非常合适。此外,橘皮(即陈皮)在养脾方面也很有效,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新鲜的橘皮。即便不用来炒菜,用干燥的橘皮泡水喝也很好。
中药“茯苓”也具有除湿健脾的功能,在炖菜时也可以适当加入。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
另外,所有带有“瓜”字的蔬菜水果,如冬瓜、西瓜、苦瓜等,都具有一定的利水除湿功能,可以在夏季有意识地挑选食用。(注:脾胃偏寒体质的人,不宜多吃如绿豆、冬瓜、荷叶、鱼腥草这类寒凉属性的祛湿食物)。
按摩五大穴位
可祛除体内湿气
身体五大祛湿穴位从头到脚依次为:百会穴、大椎穴、神阙穴、阴陵泉穴、涌泉穴。
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此外还可以点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该穴若受湿气入侵,则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脑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
大椎穴
位置:颈后正中,位于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突出的骨头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取穴时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功效:大椎穴受湿气入侵,易造成肩颈病症如肩膀颈椎酸痛不适等。刺激该穴位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神阙穴
位置:脐中部,即肚脐眼处。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功效: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涌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来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足穴位各灸15-20分钟。
功效:涌泉穴受湿气入侵,会导致膝关节痛、风湿及全身疲劳、浮肿。常按此穴有助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穴为祛湿要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由膝盖下方往膝盖方向摸索,在膝盖内侧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点按为主,每次按摩~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功效:若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刺激该穴位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材料来源/浙江在线健康网
图片/网络
编辑/韦双怡
浙江女性∣一个有声音的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儿童白癜风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