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腥草 >> 鱼腥草品种 >> 恒源祥24节气生活bull清明天
4月4日,清明节气
是24节气的第5个节气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万物生长吐故纳新
四野明净天清地明
鸟儿啾啾,桃李初绽
春山如黛,涧水潺潺
伴着花香舞于天际
天地间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喜悦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前,因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渐渐地寒食节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寒食便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清明时节,桐树开花了。
二候田鼠化为鴽[rú]︱春光明媚,气温逐渐升高,喜阴的田鼠纷纷躲进地下的洞里,而小鸟此时却在枝头享受美好的春光。古人就误以为田鼠都变成了小鸟。
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雨水渐渐增多。雨后,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上,形成美丽的彩虹。
清明民俗踏青
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因为封建社会中的妇女日常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极难得踏青的机会,因而妇女们在清明时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在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京都人民游春踏青的热闹景象。
扫墓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内容。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在我国很多地区,在清明节前几天,会对祖先坟墓培土、修整。及至清明当天,率领子孙在祖坟前,设立香案、备酒食、献花、诚心祭奠,各家各户在门前插柳,表示为逝者的悼念。
寒食
寒食以断火、冷灶为气氛。早时民俗中的断火三日,其实是为了清灶,以新火换旧火。三天不用火,吃冷食以清理肠胃。
插柳戴柳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人们认为柳可以祛鬼,而称之为“鬼怖木”。清代民间还有“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说明插柳戴柳已经成为清明时节青年男女的节日必备装饰了。有些地方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深受人们欢迎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但会在白天放,甚至夜间也放。夜里会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夜晚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古时,有些地方会剪断飞上蓝天后的风筝,据说这样能去除厄运,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
清明前后,太阳渐暖,雨水增多,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而,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荡秋千
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丫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演化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既可以锻炼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勇敢精神,如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养生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调理脾胃兼顾肺肾、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养生重点。
生活起居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空气湿度明显增大,正是风邪入侵,湿气较重的时节,衣着上宜轻便宽松、舒暖得体。俗话说:“春动生阳”,因此春末更要注意多动,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通过锻炼可将郁结、刚烈的肝气舒展出来。运动锻炼时,应尽量选择空气流通的地方,环境的湿度不能太高。
饮食调护
清明节气多雨,湿邪最易伤脾胃,饮食和药养上,应选择一些利水渗湿、疏散风热、疏通肝气、调理肠胃或滋养肝肾、健脾益气的药食物,如韭菜、芹菜、菠菜、白菜苔、油菜苔、茼蒿、西红柿、土豆、莴笋、春笋、荠菜、鱼腥草、胡萝卜、绿豆芽、黄豆芽、豆腐及多种豆制品等,以及山药、百合、银耳、黑木耳、蘑菇、木瓜、葛根、菊花、薄荷、枸杞子、党参、生姜、大枣等药食两用之物。
保持心情舒畅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同时又是高血压、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因此避免情绪低落、抑郁,过度悲伤,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换衣不宜过早
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
天地清春光明
在煦煦春风中吐故纳新成长
在潋滟波光中照见内心澄澈
在天地万物间感受时光清明
诗情画意·清明《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对酒》
宋·高菊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编辑:张显北
审核:顾红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