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

春夏,勐马野菜你见过几种

发布时间:2020/8/5 10:11:44   点击数:

90%的普洱人   选择最嫩的香椿芽,用来做炒鸡蛋、炒腊肉或凉拌等佳肴。但是,一般都要焯水后再炒或凉拌,这样可以降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

蕨菜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蕨菜在云南外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但把它做成菜吃的可不多。清明前后,正是蕨菜大量冒出的时候,不管是林间、山野还是松林内,均可觅到其身影。

吃法: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最常做的办法是用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用来凉拌或与辣椒、韭菜等其他食材一起炒着吃。也有“有心人”担心过季后,吃不到好吃的蕨菜,会焯水后把其晾干,食用时用来与排骨或腊肉一起煮着吃。

大芫荽

下面这种野菜我们称之为大芫荽(大香菜)。它是云南野菜中的常见野菜品种之一。大香菜味道极为鲜香。大芫荽的营养极为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大香菜又名芫荽、胡荽、香荽、满天星等。具有特殊的香味,一般于春、秋两季栽培。大香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甘露糖醇、黄酮甙、正葵醛、壬醛和芳樟醇、牛儿醇、萜类、油酸、胡萝卜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磷、铁等。在药用方面,香菜味辛,性温,有消食下气,发表透疹,醒脾调中、伴阳助兴等功效,可用来治疗胃脘冷痛、消化不良、麻疹不透、流感、痔疮肿痛、脱肛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等。

鱼腥草

这是我最爱的折耳根了,它的学名为鱼腥草。古书有云: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鱼腥气,故俗称鱼草。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鱼腥草中提得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作为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鱼腥草生吃(如凉拌),可以调理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如风热感冒、疱疹、泌尿系统感染等,鲜鱼腥草泡水当茶饮可消炎解毒,缓解扁桃体炎、咽炎等症状。很多地方食俗中,产妇在月子里第一次吃鸡的时候,一定要放些鱼腥草,可以预防产后风。

空心菜,原名雍菜,又名藤藤菜、蕹菜、蓊菜、通心菜、无心菜、瓮菜、空筒菜、竹叶菜,开白色喇叭状花其梗中心是空的,故称“空心菜”。

苦凉菜

苦凉菜,傣语称为帕兰学名叫做少花龙葵,是市场上经常出售,人们都喜欢食用的野生植物。这种野菜,学名叫做旋花茄,茄科茄属灌木。用做野菜的叶片,色翠绿,味苦凉,富含叶绿素。以其叶片加工厂苦凉菜蛋酥,只需将采来的幼嫩鲜叶洗耳恭听净,鸡蛋调汁加适量的食盐、味精调匀后,用旋花茄叶裹上蛋汁逐片投入油锅煎炸至绿叶熟脆,即装盘食用。这道菜外表金黄泡酥,内层翠叶隐约可见,味香、脆,略有苦凉回味。也可以和西红柿一起入锅热炒,其菜红绿相间、苦中带甘,鲜嫩可口,是风味独特的傣家美食。

茼蒿

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

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

野生“苦子果”,属茄科,多年生草质灌木。别名:山茄子。性凉,味苦。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喉等功能。食用方法很多,采起鲜果,干焙或油煎;烤熟、捣细,与辣椒面、酱油、醋、味精拌食等。

臭菜

学名羽叶金合欢,浑身长刺,既非树亦非藤更非草,植株嫩叶可食,它营养非常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8.59%)比黄豆还要高,是西双版纳、孟连等地的野生蔬菜,也深受邻近的老挝、缅甸和泰国的许多民族喜爱。

下面两种卖野菜的人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把图片发给网友,说的名字多,也不确定,就没有详细介绍了。

刺五加

黎板菜、藤子菜、洋丝瓜藤

喜欢本文的亲就给个

来源:思萍图/文付费稿件,转载,注明出处(普洱微生活网)

本平台长期征收普洱本地原创内容稿件(稿费40-元)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nlixuey.com/yxcfb/1981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