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

惊贵州人最爱的蕨菜鱼腥草红凤菜,有

发布时间:2020/8/8 19:12:25   点击数:

最近,朋友圈又兴起了一波

“食物致癌风”的传言,

有报道称“某些食物其实是含有致癌物的,

之所以现在癌症这么高发,

就是因为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吃了这些食物,

使毒素在身体内日积月累”。

一些我们常吃的食物

纷纷被打上了致癌的标签,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真相。

传言一:

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有肾毒性和致癌性

马兜铃酸是什么?

马兜铃酸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1类致癌物,而马兜铃酸进入人体后其中一种代谢产物是马兜铃内酰胺-I,同时也存在于某些植物中,但是这两者并不可等同。

致癌物的分级

马兜铃内酰胺是一大类物质的总称,其中的马兜铃内酰胺-I被确认有肾毒性。

  鱼腥草中含马兜铃酸吗?

需要指出的是,从鱼腥草中检测出来的马兜铃内酰胺为AII、BII、FII三种,且总含量为0.g/kg,含量很低。日常食用中的鱼腥草均为新鲜植物,含水分较多,这样看来,1kg新鲜折耳根所含的马兜铃内酰胺就更少了。”所以,平时我们食用鱼腥草的份量并不多,吃进体内的马兜铃内酰胺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鱼腥草具有肾毒性”有一定的数据支持,但是直接认定“鱼腥草致癌”的逻辑推论属于偷换概念。

传言二:红凤菜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有肝毒性,并且致癌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有毒吗?

研究表明,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确实具有一定肝毒性,但是,并不属于1类致癌物的范围。

在目前分类中,只有1类致癌物是已经被确认具有致癌性的,并不是具有肝毒性就有致癌性。

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也是一类物质的总称,其中不同物质的毒性有强有弱,不可以一概而论。

  红凤菜有毒致癌吗?

红凤菜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含量和它的致毒剂量并不明确。

而通过日常吃红凤菜累积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相对于煎炸、烧烤等产生的毒素,其致毒影响微乎其微。

由于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在高温缺水的环境下会被大量破坏,所以实在担心红凤菜致毒致癌的,可以大火热炒。

传言三:吃蕨菜可导致中毒,还有致癌性

原蕨苷是什么?

蕨菜中含有的原蕨苷,目前被确认是2B类的致癌物,也就是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者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原蕨苷是由生物自我防护机制产生的物质,本来的目的是保护植物不受外界因素袭击。

  吃蕨菜会致癌吗?

科学研究指出,原蕨苷的致癌性体现在增加癌症风险,而并不是吃了就会得癌症,风险大小与摄入量有关!合理烹调是减少野菜风险的重要步骤。其中去除草酸、生物碱等物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焯水。方法用对了,就能有效减少原蕨苷的含量,降低危害。

类似的食物还有很多,

比如发了芽的土豆、

新鲜的黄花菜和没有熟透的豆角。

但事实是:

日常生活中不当的烹饪方式、

生活环境中接触的致癌物和有癌症家族史,

这些因素对于癌症发生率的影响,

比食物中所含的天然毒素大得多!

最最重要的是:

所有抛开剂量来谈论的“致癌”,

都是耍流氓!

来源:科普中国

我们是谁?

“贵州辟谣”是由贵州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多彩贵州网运营的辟谣新闻发布、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我们要做什么?

与全省相关部门联动,对社会谣言、虚假消息进行及时辟谣、权威发布。

我们的目标是?

依法从严治理网络谣言、维护网络清朗空间。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nlixuey.com/yxcfb/1982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