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腥草 >> 鱼腥草品种 >> 身在武大,一片吃心望家乡冬季ldqu
人间所念千万种,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虽然珞珈也有丰富的美食可供享用,但我们心中永远有一种眷恋属于家乡。这些令人回味的家乡的美食也许不是山珍海味,却占据了我们记忆中最柔软的一方天地。当你身处武大校园时,最想念什么家乡美味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回到家里的whuer们会如何分享他们的家乡味道吧!
四海为家,坐标湖北SPRING
我最想念的是荷叶鸡呀!虽然它属于淮扬菜系,但是武汉人也是很喜欢吃的!
它的外表或许平平无奇,甚至有很多人把它错认为是粽子,但是当你剥开它的荷叶外衣,荷香混着肉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虽然我是油炸食品的狂热爱好者,鸡肉也只吃炸的,但是尝过荷叶鸡之后也真香了——鸡肉鲜嫩无比,酥烂脱骨,没有一丝油腻,细品,唇齿留香的同时,勾起了我对江南水乡的向往。我有幸在学校的枫园食堂吃过一次,但是自那之后,再也没有在餐厅里发现过它,以至于我在学校的时候对它念念不忘。或许我想念的不只是香味扑鼻的荷叶鸡,还有家门前的那弯水、夏日里的荷叶田田,以及妈妈的厨艺和那亲切的家的味道。
山水间,坐标重庆秀山SPRING
折耳根炒腊肉是贵州省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属于黔菜,也是渝东南人民喜爱的一道家常。
折耳根,也叫做鱼腥草,牙齿咬碎脆嫩的长条,属于它独有的腥味在口中迸溅开来,配合上腊肉渗入每一块肌理的咸鲜,实属是一道绝美。但是似乎鱼腥草的味道很多人无法接受,但或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这是属于渝湘黔三省交界处的精灵,有着山区人民的火辣韵味,是在祖辈的味蕾间跳跃的记忆,却随时间在子孙的心间流传不息。
折耳根炒腊肉对我来说无疑是家乡的味道,我去过很多地方,到过很多餐馆,寻过很多美食街,却很难在别处发现它的踪迹,它平淡简单甚至廉价,但是这种家乡的味道是在心底生长的,一如那漫山遍野的折耳根自由生机,缠住了四海为家的脚步。
想去广州吃早茶的晋北大妞,坐标山西SPRING
最爱高粱面做的炸油糕。
家乡是远离后才深刻感知到其存在的地方。从小看家里长辈都喜欢看吃炸油糕,这是一味逢年过节必上餐桌的主食,自己却兴味淡然,直到我再归家,它的意义已然不同,我也体会到了它的美味。
糕是山西特有的美食,因为其原料是高粱,山西最常见的作物。小时候看奶奶做糕,先用和好面,上锅蒸熟;趁着面还烫手,就开始在上面涂油,并揪出小团捏成小饼,添馅:豆沙的,拌菜的,还有我最喜欢的髓油的。什么是髓油馅的糕呢?主要在馅料,是牛髓油拌葡萄干,花生,果脯,红糖等等,十足美味。然后在温度适中的油里炸出酥皮,油糕便做好了。髓油馅的糕,糕有高粱香气,甜馅来辅味,果仁为其增加别样的口感,还有沙沙的红糖未化开,堪称一绝。
来自巩义的阿语,坐标河南SPRING
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人,烩面和胡辣汤在我的记忆里是很平常的食物。但离家之后,我对这两种河南美食的思念却与日俱增。
在离开河南之前没觉得烩面是美食。直到离家数百公里,室友从枫园食堂端来一碗烩面,香气钻进我的鼻子,我才突然发现烩面原来这么美味,乡愁也一下子被勾了起来。正应了白岩松先生那句话:“想家,原来是想念家乡的那碗牛肉面。”言归正传,作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的河南烩面,是一种汤鲜面筋配菜鲜美口感丰富的特色美食。根据配料的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等,根据汤底的不同可分为白汤烩面、清汤烩面、咖喱烩面等。面条以高筋面粉为原料,配菜多样,汤底鲜美。点上一碗烩面,荤、素、汤和主食就都有了,幸福感满满。
有一种美食,河南人一旦离开了家,就不知道上哪去吃了,它就是胡辣汤。胡辣汤在河南的地位,就犹如火锅之于重庆,钵钵鸡之于乐山,肠粉之于广东。在河南人眼里,任何美食都比不上那一碗和自己一样实在的胡辣汤。河南的胡辣汤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是北舞渡,二是逍遥镇。北舞渡派发源于漯河北舞渡,以骨头汤炖碎肉为原料,口味平和,分布于许昌、漯河等地。逍遥镇派口味偏咸,特别麻辣,大热的方中山就属于这个派系。不管是哪一派,面筋、肉、汤是三个灵魂元素,至于配菜各不相同,有红薯粉条、黄花菜、木耳、海带、豆腐皮等等,各有各的滋味。别看它稀糊糊不上相,用勺子伸进碗里划拉几下才知道内里乾坤。用胡辣汤开启全新的一天,是河南人始终热衷的方式。
chico,坐标广西SPRING
五色糯米饭是我妈妈最难忘的一道家乡菜。这些颜色全都由当地的天然植物粹色染成,不仅清甜美味,而且对人体有益无害。“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杜甫说的“青精饭”,便是用这种方法制作而成。小时候每逢清明节、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妈妈就和家人、街坊邻居们聚在一起,共同制作这道菜,将对祖宗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融进斑斓五色当中。后来,妈妈远嫁北方,在她的记忆里,这道承载着思乡情感、民族特色的家乡菜愈发独特,香远益清、色远弥灿。
只在小时候去过广西的我并不记得这道菜的滋味,因此,听到她的讲述,我的舌头和胃对这道美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在那个依山傍水的小镇,提供颜料的植物就生长在当地的山上,包括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等等,而提供底色的糯稻就生长在山下的水田中。来自山头的植物寄居在来自水田的糯稻里,最后被放到了餐桌上,比起工厂产品,这真可谓山水入饭。我希望天气转暖以后,疫情形势向好,我能有机会去到那里,在山水小镇品尝入饭的山水。
小桉,坐标重庆SPRING
一提到重庆的美食,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火锅吧。还有朋友戏言:在我眼里,你们重庆就是一座连空气都飘散着火锅香的城市。所以没错,聊了这么多的火锅,我们今天不聊它了,我来跟你们分享另外一种美食——红油抄手。
虽然叫“红油抄手”,但实际上它和其它地方的“抄手”不一样,它个头很小,皮儿很薄,我们其实更愿意称它为“包面”。
稍微了解重庆的朋友都知道,因为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香辣顺口的食物在重庆都很吃得开。包面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在我的家乡云阳,就要一家在本城名气很响的包面铺子—董氏包面。(只有在云阳才吃得到哦,连重庆其它地方都没有分店。)在云阳,每个吃“董氏包面”的小朋友都会被科普“董氏包面”和云阳老城的历史。在云阳现在的新城以前,还有一座老县城。老城依山傍水,地势陡峭,城里有着比现在的新“梯城”更多的梯子。其中一段梯子,旁边就有一家包面馆,是一位姓董的老人开的。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有多深,董老人的店就开了多久。虽然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原先的梯城已经老去,随着三峡水库的蓄水最后沉入了江底,虽然老一辈人已经搬迁到了现在的新城,一代又一代人已经离开家乡,但麻辣可口的“董氏包面”,仍然还是人们记忆中的一部分。长在“新梯城”的一代人,看着碗里飘着的特质董氏红油,就闻到了刻在云阳历史里的味道。
当然,除了吃“包面”,阖家围坐一起包“包面”也是件享受的事。在学校的时候就馋了,特别想自己上手包几个,可惜后来一想,没有原料也没有灵魂。唉!悲惨。
(小涛牌儿包面)
我们吃过许多地方的小吃,聚过许多的次的餐,喝过许多种类的奶茶,却只留恋过那一种名为家乡的味道。因为它所唤醒的不仅仅是味蕾,还有我们对故乡、对童年的温馨回忆。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家乡美味各不相同,但这一份眷恋家乡的心情却四海相通。五湖四海齐聚首,珞珈山下成同窗,相遇不易且珍惜,携手逐梦众心同,愿我们怀着对家乡的爱继续向前吧!
二室凌青,你我同行文案:异域风情小组
(王雅兰、刘阿龙、崔冉、余涛、牛雅迪、赵星语、张嘉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排版:王雅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