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

长期喝黄芪水伤肾医生真正伤肾的中药有4类

发布时间:2024/3/5 13:42:06   点击数:

黄芪药用史超过年,最早称为“黄耆”,耆是年老、年长的意思,古人很早就知道黄芪的补益、延寿功效。又有医书叫黄芪为“戴糁”,是中药里的上品。确定“黄芪”的名称并沿用至今的,是《本草纲目》。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是中药界的“明星”,可健脾、固表、利水、解毒、益气、摄血、通痹、生津等。

黄芪是网红药材,哪怕对中药不太了解的人,也知道黄芪的名称。

黄芪是补气良品,被称为“补气药之长”,与人参、党参齐名。

黄芪是保健选手,俗话说: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

黄芪是减肥热门,黄芪煮水或泡水,坚持喝能减重提气益脾。

黄芪是百搭中药,得益于补气的功效,很多中药都可与黄芪配伍,协同发挥作用。

不过,有的人说黄芪伤肾,特别是长期用黄芪泡水喝,一段时间后小便泡沫多,伴有湿热、上火等症状,检查发现肾功能下降,甚至有肾损伤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

黄芪药用的性质有点特殊,体现在3个方面:

1、黄芪,生吃和炮制两种方式,用途不一样。中医认为,黄芪生吃补肺气,制黄芪补脾气。如果辨证体内有火,则不能单用,因为黄芪性微温,单用会火上浇油,要与其他中药合用。比如,制黄芪配西洋参,西洋参是性凉的,生黄芪配麦冬,麦冬是性寒的,制黄芪配防己,防己是性寒的,它们都是经典配伍。

2、黄芪的补气功效,与人参、党参不一样。人参补气,如同平地刮狂风,对亡阳固脱急症很有用,党参是徐徐而进补气,维持效果比较长,黄芪补气是来气快、消得也快,维持效果短。黄芪补气,用量要靠谱,否则不留神会引发气郁气滞,因为一下子气多了,反而堵住了,诱发咳嗽、急喘、胸闷等问题,民间有“拔肾根”的说法,类似于“伤肾”。

3、黄芪的减肥效果,因人而异。有的人虚胖,黄芪有利水消肿健脾的功效,一下子把引起浮肿的“废料”引出体外,加上提气摄血,人就看起来精神了,而有的人并非虚胖,且有肾阴虚的症状,喝黄芪水就会加重不适,甚至有过敏、发热、起疹等问题。

所以,归根结底是看黄芪用没用对地方。黄芪在补气药里,属于便宜、起效快的,在减肥药里,属于操作简便又不担心副作用的,在保健药里,属于特别能打、特别能配伍的,深受欢迎。

不过,如果是肾阴虚的问题,如湿热、热毒炽盛,或正处于发烧感冒期间、经期,不宜用黄芪。

不少人用黄芪泡水喝,用对了就是良药,用错了就是害药,但总体看,黄芪是安全的,辨证无误后,可放心使用。

中药,通常经胃消化、肠吸收、肝代谢、肾排泄,但凡说起中药伤肾,或引起肾中毒、肾衰竭,大多离不开4个原因:

1、用药量过大,造成蓄积、排泄不及时,肾组织受到高浓度药物成分冲击而受损。

2、中药自身带毒,不论是生药、炮制、配伍过程中有毒,可能会给肾脏带来影响。

3、中药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对肾小管、肾小球等带来伤害,引起器官纤维化和衰竭。

4、中药含有伤肾成分,无论多少,只要用了就有不可逆影响,如含马兜铃酸药材。

不过,中药运用一条重要原则是“以毒攻毒”,运用自身的毒力、偏性,去纠偏病症,达到以偏治偏的效果,但凡这个类型的药材,一定要遵医嘱,按剂量服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4种中药自带“伤肾”属性:

1、含有重金属成分的中药,如朱砂、雄黄、砒石、明矾等,难以排泄,累积起来对肾脏有影响。

2、含有斑蝥成分的炮制药材,如蜈蚣、鱼胆、花壳等,能破瘀散结,有大毒。

3、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植物药,如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等,有的已被国家药典移除。

4、含有生物碱成分和蛋白类成分的中药,如雷公藤、麻黄、巴豆等,过量会引起肾损伤。

注意,这些中药成分,不论是矿物、动物还是植物,单药成分都是有肾毒,或伤肾成分的,但如果配伍、炮制后,有的减毒了,有的成为治病的利器,这就是中药“让人稀里糊涂活着”的地方。

只要是用药,必须遵医嘱服用,不过量、不乱用,避免发生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nlixuey.com/yxczp/269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