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

郭孟收折耳根的味道

发布时间:2017/11/9 16:23:45   点击数:

作者简介

郭孟收: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人。系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省刊《燕赵文学》杂志社散文编辑,签约作家。

多年来一直从事小说,散文,剧本等文学创作。曾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忆乡愁”全国征文大赛,河北省第二届优秀网络文化“五个一”奖,“美丽河北”我的家乡征文大赛,宁夏自治区全国广播剧征集大赛,首届“元翊杯”全国征文,衡水市童谣征集,绥中文艺抗战70周年征文,第九届河北散文名作奖等国内外各类文学大奖数十项。

“折耳根”的味道

早年去过贵州南部的一座小城凯里,重山环拱之间,一弯浅浅的清流穿城而过。虽然已是隆冬时节,却依旧草木丰茂,满眼尽是葱翠之色。城内桥埠林立民舍井然,车辆行人熙攘的大街一眼便可望到尽头。但听闻其绮丽的民族风情和多彩朴拙的高原文化在西南地区却早已是久负盛名的。因此,未及成行心中便已多了几分期盼。

初到时,生长于平原的人眼中的一山一树,一人一物,皆感无比新鲜。单是那满街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服饰就足已眼花缭乱了。这是苗族,这是侗族……当地友人费力地翘着舌头说着我勉强尚能听懂的普通话。这个仅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竟然有三十几个少数民族世代聚居于此,而他本人就是布依族。说者坦然,但我听来却着实惊叹不已。

“慢!”是当友人问及我初到此地的印象时发出的第一声感叹。或许是山区城市的习惯所致,自行车在这里并无用武之地,走路这种今天来看极为绿色的出行方式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首选。满大街的男男女女都似公园闲逛一般,不急不慌地悠然踱着步子。更为奇特的是,即便雨天也丝毫看不出半点匆忙的模样。因此,我曾一度怀疑贵州的雨是否只落在了我这个外乡人头上了。我走路步子比较大,但速度却绝对算不上快的,与友人逛街却时常将他抛得不知所踪。等他气喘吁吁地一路赶来时,我只能歉意地问,我是不是走得快了一些?友人却抱怨道,你急啥子嘛,这哪里是走吆,分明就是跑嘛!而此时才注意到周围竟满是诧异的眼神,想我刚才阔步穿行于人群中的样子在当地人看来定然是家里火上房一般急切的。

贵州人饮食喜欢辣味我是早有耳闻的。着眼之处,那些散落在街头巷口的小吃摊点无一不是红油、辣椒在唱主角。但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一种当地人称之为“洋芋粑粑”的小吃。洋芋即是土豆,就是我这地道的北方人也能够多半理解。但“粑粑”之称谓却当真不敢再往下细想了。好在观其外形倒是油亮可人,似乎和脑子里那种一挥而就的形象并无多大关联。于是便深信这只是地方语言上的差别,抑或当地友人的翻译错误罢了。

随意寻得一处摊点,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姑娘正手脚麻利地忙碌着。深蓝色的土布衣裤,头发高高地挽起,头顶正中一朵硕大的红色花朵格外惹眼,只是不知这是哪个民族的装束。土豆用特制的刀片切成各种花样的小块,油炸至金黄,再佐以辣椒红油等调味。取一只小巧的白瓷碗盛来,红艳欲滴,宛若小姑娘头顶的花朵一般绚丽。如此精致的美食应该称作“洋芋花儿”或“洋芋开花”之类,就算叫油炸土豆也总强过……。正暗自思忖间,香辣的味道却已争抢着钻进鼻孔。于是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放进嘴里细细品味,不料却瞬间被一股浓烈的腥味呛得差点把眼珠子喷出来。陪同的当地友人也似猛然醒悟,捶胸顿足懊悔不已,小姑娘则在一旁捂着嘴偷偷地轻笑。“她不晓得你是外地人,放了折耳根噻!”朋友一着急,讲起话来舌头更加打不得弯了。

折耳根,一种状若细细的芦苇根般的植物。因天生带有一股浓烈的鱼腥味道,故而又叫作鱼腥草。但据说只要习惯了其独特的味道,绝对鲜美无伦,可称得上是难得的佳肴美味。西南地区的人家一日三餐几乎都少不得它的踪影,只是外地人多避之唯恐不及。折耳根还有清热、解毒、祛湿等药用价值,长期食用延年益寿是必然的。友人扳着手指头满脸真诚地细数着折耳根的诸多妙处。我却凛然正色道,即便吃了能长生不老,咱这凡夫俗子恐也无福消受这等世间奇味。

“等你吃了几次,不想它都难喽!”多年后,友人的话依旧言犹在耳。现在细细想来,那折耳根的味道也的确不曾远去。每每奔走于喧嚣繁华,匆忙于觥筹交错,偶有闲暇时,折耳根那独特的味道便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定然会记起那香辣诱人的洋芋粑粑,还有那个闲适而淡然的高原小城。屈指算来,贵州之行已经过去数十年。直到今日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走进这座小城。满目葱郁河水淙淙,竟依稀恍如昨日一般。

鳞次栉比的楼群,匆匆走过身边的时尚男女,再寻找那些街巷间熟悉的味道时却已难觅其踪了。幸好当地安排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负责接待,而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更是让我刮目相看。当被问及哪里还有“洋芋粑粑”卖时,小伙子露出讶异的表情。“您知道我们这里的洋芋粑粑?”“当然,何止是知道,简直日思夜想哩!”我笑而作答。小伙子赶忙说,他认识一位侗族阿婆就是专门做洋芋粑粑的,并爽快地答应马上带我去买。年轻人做事干练说走就走,而跟在后面的我尽管觉得已是疾步如飞,却依然只能望尘莫及。看一眼身边匆匆而过的人群,直教人怀疑难道这个年纪就已经老了吗。

“上下班时间太紧,走得快,习惯了!”小伙子无奈地回头说道。

终于,在一个巷子深处见到了那位摆摊的侗族阿婆。六七十岁的年纪,微卷的短发,身上的紫红色毛衫简洁明快,完全一副时尚城市大妈的装扮,却看不出半点少数民族的样子。

“为何没有穿侗族的服饰?”我疑惑地问道。

“时尚潮流嘛,你看看街上,现在还有几个人穿民族服装。”小伙子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阿婆始终面带微笑,但做起洋芋粑粑来却极是手脚轻快。

“要放鱼腥草啵?”阿婆满脸和善地望着我。这样的年纪居然还会讲普通话,已颇感意外,而在我的印象中鱼腥草在贵州是被称作折耳根的。

“要不要放鱼腥草?”阿婆笑嘻嘻地再次问道。

“要……要……”我慌忙不迭地答应。

“外地人像你一样能吃折耳根的可不多吆。”见我可以接受,阿婆也连忙改口称折耳根了。

“阿婆这里外地游客很多,鱼腥草,说起来更容易听得懂。”

“恐怕外地人吃不惯,阿婆每个人都要问一下的。”见我错愕的样子,小伙子赶忙解释道。

“阿婆还可以讲两句英语哩!”旁边有人打趣地说。

“我这也是要跟国际接轨嘛!”阿婆一边说笑着,一边将一只一次性的纸碗送到我面前。

依旧是红艳鲜亮,依旧是香辣四溢。

满满的,艳艳的,犹如灿烂盛开的花朵一般。

只是不知折耳根还是不是原来的味道。

上一轮投票如下:

第二届“星月杯”全国散文大赛第十六轮网络投票(一)

第二届“星月杯”全国散文大赛第十六轮网络投票(二)

第二届“星月杯”全国散文大赛征文启事火热进行中,期待您的参与

温馨提示:本参赛作品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
儿童白癜风病的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nlixuey.com/yxccf/1411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