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腥草 >> 鱼腥草品种 >> 竹沥的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国,这个被誉为“竹子故乡”和“竹子王国”的国家,对竹子的喜爱可谓深入骨髓。竹子,这种挺拔、修长且四季青翠的植物,不仅因其外表而备受推崇,更被赋予了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在古代文人眼中,竹子堪称君子的化身,与梅、兰、菊并列为四君子,与梅、松一同被誉为岁寒三友。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竹子浑身是宝。今天,我们要重点介绍的是竹沥,这种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经过火烤灼后流出的液汁。竹沥被誉为一种无毒无副作用、药食两用的天然饮品,它不仅能清心肺胃之火,还能豁痰润燥,是祛痰的神品,尤其擅长应对热痰和燥痰。
在古代医籍中,竹沥被赞誉为能补阴、清火、走窍逐痰的良药。它善于泄热,能治疗痰热咳嗽和痰黄粘稠等症状。同时,竹沥还能涤荡经络中的痰饮,开窍醒神,对于痰热蒙蔽清窍、痰热中风等病症有显著疗效。此外,竹沥还可配合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的药物,治疗小儿惊风、四肢抽搐等症状。
无论是感冒后出现的痰喘咳嗽,还是慢性支气管炎,尤其是咳吐黄粘痰、痰在胸口堵得慌的情况,竹沥都能发挥其祛热痰、燥痰的独特作用。药店中还常见一种名为复方鲜竹沥的药物,它是一种复方制剂,由竹沥、鱼腥草、枇杷叶、半夏、生姜和桔梗等多味草药精制而成。其独特的组方设计,既兼顾了寒证又照顾了热证,尤其适用于治疗寒热夹杂的咳嗽痰喘症状。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竹沥的制法。竹沥的炮制工艺历史悠久,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起便有记载。其制作过程是将淡竹的两端截断,在中间部位点燃,用器具盛接流出的液汁。这种古法炮制的竹沥,保留了其原始的纯净与功效,为众多草药方剂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竹子四季常青,坚韧不拔,而炮制竹沥油的最佳时节恰好落在冬季。此时,天地间的气息开始收藏,万物随之调整,而药用竹沥所蕴含的独特气味也在这时达到了一年中的最佳状态。更由于冬季天气寒冷,所产竹沥的水汽含量低,色泽纯正,且易于长期储存,不易变质。取竹子中段,避开节处,锯成长约半米的竹管。将竹管运回工坊后,对半劈开,去除中节,并清洗晾干。随后,点火架砖,将竹片架在火上烧烤,两端用陶盆承接。最后,只需耐心等待那清澈澄明的竹沥汁液,从竹片两端缓缓渗出、滴落。两片竹管同时置于火上烧烤,待竹沥滴尽后,即可替换上新的竹管,而旧竹管则移入火中作为燃料燃烧。炮制竹沥需耐心与细心,火候的把控至关重要。火候不足则无法充分逼出汁液,而火候过大又可能导致汁液过早断流,从而影响产量。因此,在烧烤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火候,这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滴沥出的竹沥应及时收集到烧杯中,经过沉淀与过滤后,清澈的竹沥油便可得到。这种竹沥油色泽淡黄,清澈透明,带有烧烤的火气与淡淡的竹香。品尝时,感觉清凉淡雅,回味时则微甘微苦。
过滤完成的竹沥油需送入消毒间静置一夜,并进行15-20分钟的消毒处理。次日再继续过滤掉上清液(底部浑浊液需丢弃),然后将其存入瓷罐中,并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以便随时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