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过后,巴渝大地,漫山遍野,到处都是蕺菜的身影,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我说蕺菜你可能不知道,但是一提起鱼腥草、折耳根和猪鼻拱,你一定会说知道,电视上不是正广告着鱼腥草口服液吗?其实,蕺菜就是鱼腥草、折耳根、猪鼻拱。人们习惯把蕺菜叫鱼腥草、折耳根和猪鼻拱,是因为这种菜有鱼腥味,就像侧畔长着的耳朵,或者说就像猪鼻拱了一样,在田埂上东一蓬西一蓬地长着,繁茂而生机盎然。
蕺菜的茎、根都可以食用,是巴渝人民喜欢的一道菜。摘回来的蕺菜清洗干净,切断、放上豆油、盐、味精、熟油辣椒,搅拌和匀之后即可食用。其根茎脆而香,其叶绵而香,有浓浓的鱼腥味,口感别具一格,能使人胃口大开,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饭桌上只要有了蕺菜,饭量较小的母亲往往也会多吃一碗饭,蕺菜一年四季都有生长,春天到来后更加撒欢,长得特别快。春雨以后,山坡上,田埂边,野地里,随处都可以见到这种叶表绿色,叶背暗红的植物。地里劳作归来的母亲,往往顺手带一把蕺菜回来,中午饭桌上便多了一盘清香四溢的凉拌菜。
据说,最先食用蕺菜的人是越王勾践。相传勾践兵败,卧薪尝胆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菜而食,以充饥废荒。蕺菜,就是鱼腥草,就是折耳根。一种野菜,拯救了风雨飘摇的越国,也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了。
中华医学,其实都是“医药同源”。几乎所有餐桌上的菜都是药,所有的药,大多数都可以成为菜,蕺菜也不例外,它既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又可以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等病,甚至对妇科病也有一定的功效。其用之广,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因此,巴渝人民对这种漫山遍野生长的野菜的感情特别深。
有资料表明,国外专家从蕺菜中分离出一种防癌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还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上皮癌、直肠癌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在日本,蕺菜也受到青睐,称之为“食药”,是时髦的保健佳蔬。
魏晋时,蕺菜正式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一千多年来,它一直扮演药、食两用的角色,为民众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蕺菜现已制成片、针、雾化等剂型,广泛用于人体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疾病的治疗。这种田埂路边、田边地角、乱石堆里长着的野菜,在营养保健、防病祛疾上还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蕺菜可炒食、煎汤、煮粥、炖肉。近年来有一种时尚的吃法,是将其根放入火锅,慢火煮后,虽然香气有所减少,却变得松软而绵口。因此,煮食蕺菜,也成了近年来巴渝人民火锅桌上的一道风景。
作者:黄大荣,重庆市酉阳县人。
海河文学编辑部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nlixuey.com/yxctz/25051.html